8月8日,有网友发文称,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通知规培、实习及后勤保障人员8月20日起统一在患者餐厅就餐,禁止进入职工餐厅。该网友表示,目前正在该医院规培,因患者餐厅10:30放饭,规培生下班晚西安股票配资论坛,常吃不上饭只能吃剩饭。
前日(8月9日),据红星新闻消息,记者联系上榆林中医医院院长杜光勇。杜光勇院长解释称,此前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,是因为职工餐厅就餐区域狭小,但就餐人员众多;而在患者就餐的餐厅人数却不多,所以为了大家更快吃上饭,才有了就餐分流的计划。
“其实无论是职工食堂还是患者食堂,吃的东西是一样的,价格也是一样的。”杜光勇院长说,分流的目的是缓解就餐高峰期的拥堵问题。
杜光勇院长同时称:“这只是此前的想法,并没有真的实施。目前医院也已经决定取消这个规定,不会实施。”
昨日凌晨(8月10日),榆林市中医院官方发布情况说明。
展开剩余61%争议焦点
职工分配机制存疑
根据医院职工餐厅管理规定,通常职工凭工作证就餐,而患者餐厅面向就诊人员及家属。此次新规将规培生等群体划入患者餐厅,但患者用餐高峰期与规培生下班时间有所差距,导致后者面临“无饭可吃”的困境。有规培生透露,患者餐厅座位有限,且“工作人员会优先清理未取餐的餐盘”,剩余食物质量难以保障。
权益保障
别让“区别对待”寒了年轻医者的心
这起“餐厅分流”风波虽以医院撤回决定告终,却暴露出部分医院存在的隐形分层问题。规培生与实习生承担着与正式职工相近的工作强度,却在就餐权限、电梯使用、值班补贴等细节上遭到差异化对待——患者餐厅的冷饭剩菜、工牌禁用电梯、自费购置的白大褂,这些看似微小的不便,可能传递着“临时工”的身份暗示,让他们误认为医院的不重视。
医疗人才的成长本应是一个薪火相传的过程,但当规培制度异化为“廉价劳动力”的代名词,当年轻医者在高强度临床工作之余还要为基本生活保障奔波,我们不得不反思:若连一顿热饭、一趟电梯的平等权利都无法落实,又如何期待他们建立职业认同感?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约有数十万医学生进入规培体系,他们既是医疗队伍的生力军,更是行业未来的中流砥柱。
医院管理当有更温暖的解法:延长供餐时间、开通绿色通道、落实值班补贴,这些技术层面的改进并不困难,难的是破除“身份特权”的陈旧思维。毕竟,善待今天的规培生,就是善待明天救死扶伤的主力军。医疗体系的良性运转,从来都建立在每一个环节的尊重与公平之上。
综合整理自网络西安股票配资论坛
发布于:天津市双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